解释 :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 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 :“臣闻魏之长吏谓魏 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 。齐人攻 卫,拔故国,杀子良;卫人不割 ,而故地复反 。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於诸侯 者,以其能忍难而 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割地,而 国随以亡 。臣以为卫、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 ,贪戾之国也,而毋亲。 蚕食魏氏,又尽晋国,战胜暴子,割八县,地未 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 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 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 王必勿听也。今王背楚、赵 而讲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 受之。秦挟楚、赵之 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原 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 必见欺。 ’此臣之所闻於 魏也,原君之以是 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 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 幸为多矣。 今又走芒卯,入北宅 ,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 常也。智者 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 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 十万之众 守梁七仞之城 ,臣以为汤、武 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 赵之兵,陵七仞 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 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 秦兵必罢, 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 矣。今魏氏方疑,可以 少割收也。原君逮楚、 赵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 割收魏。魏方 疑而得以少割为利, 必欲之,则君得所欲 矣。楚、赵怒於魏之先己 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 而君後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 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 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 道,几尽故宋,卫必效 单父。秦兵可全 ,而君制之,何索 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原君 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更多 >>